“凯恩斯主义经济学(或凯恩斯主义)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《就业、利息和货币通论》(凯恩斯,1936)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,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,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。”
这是维基百科对凯恩斯主义的解释。
对照下, 马来西亚前首相,马哈迪医生,其实是凯恩斯主义最忠实的实践者。凯恩斯主义能横跨整个二十世纪大行其道,其实很大的程度,是靠了美国的国力,而不是因为凯恩斯主义是经济的真理。日本经济在90 年代泡沫破灭,其实已为胡乱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敲了警钟。 没有一定实力的国家, 胡乱运用凯恩斯主义,其实是在饮鸠止渴。
而纳吉说的“促全民思考汽油津贴存废”,其实就是一个政府死不认错的例子。
马来西亚经济结构的问题, 其实就是胡乱运用凯恩斯主义的结果。 马哈迪时代开始的汽车政策,就是凯恩斯主义教条里头重要的一条 : “ 增加需求” 。 为了达到目的, 马哈迪实施了保护政策,也同时有意的瘫痪原本是自由市场化的公共交通, 把马来西亚人民从汽车化的文化上的死角推去。
整个汽车政策, 除了造就一个不少过5 万人的工业 (包括上下游) , 也同时制造了庞大的寻租机会给予巫统的朋党, 也同时造就了金融业汽车贷款方面的卡特而(Cartel)。 而副作用, 就是汽油使用量的增加,也导致了在80年代设下汽油的汽油津贴,大幅度上升。
纳吉和伊德利斯故意片面的强调庞大的汽油津贴, 其实是要避开马来西亚政府从马哈迪时代开始的错误汽车政策。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, 纳吉没有意愿去解决那汽车政策问题的根本。 纳吉早先提出的“让人民介入高收入群” 理念, 只不过是一个模糊化的概念和 希望, 去寄望”奇迹“出现, 让一个 ”高收入奇迹“去解决那5 万人就业的夕阳汽车工业问题。
其实单只是错误的汽车政策, 问题还只是局限在那几万就业机会上。 可是由于没有马来西亚没有反垄断法, 加上朋党主义横行, 好大喜功的马哈迪,不但让已经半吊子私营化的公司不停的扩张员工,来减少失业人口的表面数据, 还让应该被精简的公共领域,加入行列,变成一个吸收失业土著大学生的机关。
其实问题在阿都拉成为首相的时候已经浮现了。 不过阿都拉再来个饮鸠止渴,把改革超支的问题丢给下任。 而马来西亚政府超支的问题,外资比马来西亚人民还清楚。 就好象欧猪 (PIIGS) 出事的时候, 真正烧伤的,其实是散户,长期投资者和基金经理,其实早已经嗅出了问题。长远外资大量的撤离马来西亚,就是对纳吉政府的意愿有所怀疑, 而一个马来西亚的无聊政治宣传, 更坚定了长期外资离开的决心。
现在纳吉面对的就是一个,胡乱运用凯恩斯主义而失败的政府。 减少石油津贴, 其实是无可奈何, “希望”可以减少马来西亚人民使用汽油的方法。 但是为了不让汽车工业崩溃,加上巫统朋党的利益关系(政府已经决定让汽车AP 延长到2015 年 ), 纳吉不能,也不敢去碰任何会影响国产汽车工业(和出口导向的私人汽车零件工业无关)的改革课题。 而且政府也在汽车贷款方面, 每年得到数以十亿计的税收。
现实是, 为了不影响现有的汽车政策经济结构, 纳吉不会让真正有效率的公共交通政策出现。至于其他津贴,巫统朋党已经垄断了的机构, 纳吉也不会用竞争法去开发那些市场。
至于精简庞大的公共机构,是一个不受巫统内部欢迎的动作。纳吉不会去干这不讨好的工作,而且这已经变成了一个禁忌, 非但纳吉不谈, 巫统也不准任何基金经理谈这问题。
所以纳吉只谈石油津贴,把问题推到人民身上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