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Firefox 留言請注意:

由於某些未知原因,使用火狐 Firefox瀏覽器可能無法留言。 請嘗試下載Google Chrome 瀏覽器來留言 blogspot 的部落。

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

拿不够 A 就哭 vs 林冠英也被框住了

波大写《沒有全A 就哭,華小為何輸不起?》, 我想, 马来西亚和许多亚洲国家的追A 现象,我们把”拿A " 当作学生『学习质量』的『唯一测量方法』, 只是一个坏开始。 而最终的陷阱,在我们的高等学府也发生了 :学术发表的数量,变成另一种 ”追求拿A 的测量“。

美国经济学人在11 月11 日, 发了一篇稿,的Climbing Mount Publishable :The old scientific powers are starting to lose their grip (爬上学术发表的高峰 :旧科学体国,开始失去强势)

在九月的时候, 李志文在他的部落格已经写了篇博文,《学术大国的陷阱》 响应其他学者对于学术文章制造的现象。

我们的教育, 不是发展一个教育的『导』向,培『育』一个会思考的未来公民。 我们的教育, 居然是为了『适应』(Adapt) 进入高等学府, 把拿个A 当作教育的一切。 而那个拿不够 A 就哭的校长,其实说明了一个态度 :校长已经把拿A, 当作是整个小学教育的唯一导向( Goals of education).


我不是说,西方国家,没有这一套拿A 标准。 而是说,西方的教育体制,让大学和社会市场,更自由的【发展出其他的测量】方法, 加上其他的无需大学资格的训练学院,让社会有更多的选择, 冲淡『拿个A』的垄断单向思考(monolithic thinking)。

拿苹果创立人Steve Jobs 的例子来说, 因为经济的关系, 他无法完成大学学业。 不过他有选择 ;首先是惠普(HP)的工程工作训练课程,让他得到技术之外,也有一份工作。 而Reed College 的非正式大学课程的旁听课程, 让Steve Jobs 掌握和准备了他未来的苹果,在电脑字体上的创新局面。

马来西亚的社会, 就算政府再“准许” 多点双联课程的大学在国内设立,也没有用。 因为标准也是同样的。请问大家, 马来西亚有什么“大”公司, 是有如当年惠普那样,可以让没A 的学生,去学技能后,让他们可以立刻投入市场就职? 我想不出来。

别以为这只是政府的想象力的局限。现在看来, 前些时候, 林冠英以无法提供1000个工程人才,而“失去”一个企业的投资,那其实并非『只是』国阵政府失败教育的问题。 林冠英也被自己的思考局限了。 因为身为州首长的林冠英,就不应该被『教育是中央政府提供的,也被教育部限制』的框框,框住他的思想。

林冠英大可以回问企业家:『我可以给你一部分工程师, 其他的,槟州政府会拨出资源, 帮助你开技术课程,训练人才。』

林冠英应该想到, 一个企业的职业训练课程,轮不到中央政府去管,中央政府也没资格去管,那些官员根本不懂。林冠英如果要搞好槟州政府,许多事,就不可以被“那些事中央政府垄断了,我不能做”框住。如果那么想的话,你要说服找投资地点的企业家要,是非常费力的。因为大企业寻找落脚点, 其中一个条件就是那政府方面的思考有多开放配合, 能帮忙创出多大的价值。

更进一步的说法,要达到最大的成效,为槟州人谋求最大的利益,林冠英必须是把自己转换去企业人的角度思考:而不是在“我做更好的政府”,而是”在企业的角度,我如何实现,我去帮更多人达到他梦想的环境“。
那不只是“管理” (Management) , 或是“技术”(technical) , 而也必须有个能实现的愿景 (vision).

真正的企业,不是慈善机构,却比慈善机构更强大,它可以改变许多人的生活,提供许多工作机会,让人看到希望, 让人看到选择,淘汰无能的竞争者,而且是个不停复新,创新的有机体。企业必须是有创造价值的能力。

所以,当我看到柯嘉逊说”第三势力须避开新自由主义“, 直觉告诉我, 虽然是经济系毕业, 柯嘉逊根本不懂经济和企业的关系, 而且也不懂什么叫真正的企业。柯嘉逊把马来西亚许多寻租的朋党甚至官连公司,在“名义”上,当作是企业。

槟州这个高度人口集中的州,对于长期投资者,开设技术训练班是非常正常的事。“找出1000 个工程师”反而不是要点, 而是【如何把槟州的一部分,打造成教育中心】。不是叫你去建立大学, 而是让人民【看到未来有更多的选择】。 马来西亚中五毕业后,因为种种原因,好像Steve Job 那样,无法上大学的人,比比皆是。而美国的社会,制造许多选择。 而你看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“所谓再就业”的课程, 他妈的,居然是需要大学文凭才来个再训练。 这是在歧视着非大学生的人口,也说明了马来西亚大学,每一秒,都在浪费国家的资源。

大家注意到了吗? 如果美国政府,去“管制”这些企业的开班,必须符合某某水准 ,后果会如何?

而另一个『更加失败的』, 就是华社的『董教总』。 为什么呢?因为 『董叫总』,把原本林连玉先生(奇怪,为何马来西亚姓林的,创立的人那么多)制造出来的【另一个教育的选择】,变成『用中文语言,追求A 的国家教育』。 拿不够 A 就哭,就是『董教总』多年下来的“成绩表”。

林连玉先生不是神仙,他可能在创立了一个【教育选择】而不自知。 可是他不自知的梦想, 打动了许多人。我认为, 林连玉是和巴菲特(Warren buffet) ,盖茨(Bill Gates),乔布斯一样的。都是梦想家。如果林连玉【心目中的华教】能成功, 那么马来西亚会是整个世界中文文化圈, 最有影响力的地方。可惜的是,林连玉受的教育,也在框着他。而且太多的斗争杂音,也让他不断的退守。他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策划整个梦想持续大局。而被褫夺公民权之后的打击,把”梦想家“ 林连玉彻底打垮。

不少人都认为,林冠英只是个守业者,我想,你们说得太早了。 林冠英现在在干的事, 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,超越了老父林吉祥,比林吉祥更辛苦多倍的位置。 在许多人眼中,一个州首长, 是个“管理者”(Manager)。我不知道现在的林冠英先生,也是否当自己是一个管理者。如果是的话,他现在做的只是一个“比较不腐败,比较专业的管理者“。 可是那是不足够的。

林冠英现在的位置, 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创业者。 一个可以超越被媒体称为“马来西亚发展之父” 马哈迪的位置。在我眼中, 马哈迪也是个梦想家, 不过也是个失败的创业者。马哈迪在”创“的同时,也在不断的破坏,破坏原本可以让他达成2020 愿景的系统和制度。每一个系统和制度破坏,说明他在偏离路线途越来越远。

是辛也不幸。林冠英是经济学毕业的。经济技术层面,林冠英已经比半途出家的那位马医生,成熟得多了。不幸的地方是,林冠英会因为对经济技术比较清楚,而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让自己的舒服的层面(Comfort Zone), 让后加上一点管理技巧,让自己认为称职。 只因为他现在“比许子根做得好“。

不过如果制度和系统上没被破坏的话,放任何人,包括我,包括任何一个在网上的人, 都可以“比许子根做得好“。林冠英有什么特别?

因为槟州首长这个位置上,你可以得到一种权力,『可載可覆,可生可死』(龙应台-《當權力在手》) 的权力,也可以说是资源。 平庸的首长,就混混沌沌的过日子。腐败的,就会在资源上下其手。管理狂的首长,就抓紧“管理”, 不顾别的。

而开创性的人, 就会运用它, 来开创一个新的,持续经营的局面, 留下一个让人称道的【制度,系统和创新文化】。 而马哈迪留给马来西亚的,是一个【被他搞得破烂的制度和系统】, 白象布城和双子塔, 那算是什么“成就”(legacy)。 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, 不难发现,只是马哈迪因利乘便而到达的。 当年的马来西亚被称为亚洲四小虎,已经说明了马来西亚是在搭快车。如果当时越南也来发展经济,那么就会变成五小虎。

林冠英有许多选择。 最有挑战的选择,是成为一个开创者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转载经济学人文章消息后, Slashdot 网站, 立刻有留言者说

Judging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in terms of patents filed is like measuring software value in lines of code. I realize that's not the only metric here but the fact that they're even looking at it this way is ridiculous.
在专利申请数目的角度, 去看科学生产力,就像是在用数量测量软件的价值。我知道这不是唯一的衡量,但事实上,他们就是用这种荒谬的方式。

---------------
Not only that, one of the other measures of "productivity" was the amount of money spent. That's not what "productivity" means.
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*that get cited by others* would be a much better metric.
不止那, 其中一个测量“生产力” 的标准是用支出来衡量。那不是生产力的意思。只有学术文章,被更多人引用, 才是真正的测量方法。

------------------
Here is another article by them about rampant fraud [economist.com] in China's research. More power to Brazil and other countries that are legitimately improving their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rather than faking it till they make it.
我找到一篇经济学人自己的文章,关于中国学术文章造假的消息。 巴西和许多国家是在使用正当的途径,来发表学术文章,而不是造假来达到数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But is anyone reading their output?
有人会读那些学术文章吗?

2 条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