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以为“微调” 就是一个“杀手级解决方案”, 那就未免太天真了吧。 佐摩的微调政策看来可行, 不过他没清楚说明背后的支持架构。
要执行“微调政策”, 高度的信息工艺(Information Technology) 配合是大前提。 讽刺的是,许多年前在马哈迪任内提倡的电子政府(E-Government),就是一个让“微调政策”行进的支持架构。 不过让人笑话的是,比新加坡早起步的马来西亚, 在政府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却是停滞不前。 马来西亚所谓的电子政府,已经退化为“电脑化连线“的,90 年代的过时作业。
许多人不明白电脑和信息化的分别和关联。 其实电脑只是工具, 一个可以让团体达到信息化的工具。比如说把连线搜集到的资料, 经过一个筛选过程,让决策者得到需要的数据来下决定。
就拿油棕园的作业来说吧。没有信息化的园主很简单, 就只是依照固定的时间表工作,用从官方得到的资料来定时施肥,除草撒杀虫药,收割等等。
而信息化的油棕园,就必须把所有的作业记录起来。甚至于每一颗树的产量, 灌溉的时间,施肥的用量等都记录起来。从这些记录, 园主可以锁定高产量和低产量的树,由那里开始研究更有效的提高产量方法, 来量身定造(customise) 方法来适应(adapt) 那个区域的气候地域,来提高产量。
如果没有信息化, 那么园丘就非常被动的,等着那个棕油发展局的报告来行动。 结果就变成运气的玩意。 另一个例子就是稻米生产。在高产量的适耕庄(Sekinchang) , 所谓的高产量经验,和信息收集有非常大的关系。 对那里的稻农来说, 高产量稻种只是其中一个条件。所谓的种植“经验”,只不过是信息的累积。 可惜的是, 在种植业上, 马来西亚只是有限度的信息化,根本没有把这科学增产,减低成本的方法推广。
如果信息化这么重要,为什么马来西亚政府故意去拖慢它, 在信息工程上的支出,还比不上许多政府建造如大桥大楼等硬件?
说穿了很简单, 只因为信息化的电子政府对官僚来说,“非常可怕” 。因为信息化后,要找出每个部门的低效率工作瓶颈,是非常简单的事。就拿那个马来西亚最腐败之一的土地局来说,信息化电子化下, 土地局官员,根本不可以用推诿来拿好处 :因为每个批件的流程(workflow)已经被记录下来,必要的话还可以自动的“提醒” 甚至报告被拖慢的程序,传递到高层。 而且因为每个批件的过程,都留下批件人的电子足迹(digital trace), 任何事情发生的话, 官员要和稀泥根本不容易。
话说回来, 佐摩的提议的微调政策, 必需要有流程信息工艺的配合,才能在每个短阶段做出有效的调整, 才能找出弊病来。 如果不是那么做的话,微调政策根本无法得到佐摩认为的成效。 这只是很简单的逻辑 : 所谓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 用旧有的“慢慢来,无责任流程”, 要在里头上下其手太容易了。 流程信息化不是万能, 不过信息化可以把这些上下其手的可能性,封杀到不危害整个执行系统有效执行的程度,佐摩提议的微调才会有成效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